被黑暗包圍...很靜很靜 很舒服 唯一令人感到安全的感覺
夜,黑夜,步行於沉寂的街道
除了差點把夜空遮蔽的街樹,就剩下沉寂
漆黑與寂靜,牢牢的包圍著,只剩下心臟的跳躍聲
DickyBread
暱稱: 年長者
性別: 男
國家: 香港
地區: 黃大仙區
訪客留言
最近三個月尚無任何留言
最近訪客
最近沒有訪客
2017 年 5 月 8 日  星期一   晴天


2017-05-08 分類: 未分類

        從四月二十號起,由桃園走到楓港十六日的環台旅途要打斷了,自從決定訂機票回港一刻起,憂鬱的情緒就一直纏繞著,好像那刻起,心已直接飛回港了,一直在擔心這,擔心那,總是心不在焉(好像本人就一直心不在焉,在二十日的旅途中,總共遺失了三樣東西,包括登山杖、雨傘及途經東港時台灣大哥贈送的草帽),或許,在台灣只需煩惱的兩樣,住宿和目的地,而在香港,煩惱的東西太多了,就像是細胞分裂般,沒完沒了。

‌       在環台的過程中,認識了不少台灣人,都很熱情,在枋寮鄉認識了患有癌症的女生,感覺她很堅強,在這樣的狀況下也決定環島,不得不佩服,她亦介紹很多景點,包括原住民部落,可惜的是,沒能親身體驗的機會了。還有一點令我很迷惑的,途中不少人都問我為我要選擇徒步而非騎單車或機車,我總會模糊的答想特別一點,給自己留下難望的回憶,但真實的答案是這樣嗎?我也不知道,曾經想過,我是在逃避現實嗎,但又再跟自己說如果旅行回港後能改變自己,就不是逃避,是調整心態,是嗎?自己也不知,只知道每決定了目的地就有動力前進,有目標,而每到達一個目的地,不論身體累否還是晝或夜,都沒有興趣去看周圍的景點,曾有人問我,你要純走的話,香港也可以,沒必要來台灣,意義何在?而且也失去了認識台灣的機會,對此我只能勉強回答香港太少,而台灣能認更多人也能看沿途風景,然而我也知道這是應對的客套說話已而。
‌      當然,過程中也有令我感到驕傲的時候,就是有時候經過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跟我說加油或讚的時候,那種感覺並非筆默能形,簡單點,就是爽,我覺得自己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今天又回到了高雄,又一如以往,上網隨便搜尋了景點,但實際也並非想去看的,有時候自己所做的事情也挺矛盾的,明明心裡已經知道,仍要多此一舉。本來想回到前陣子住過的旅悅國際,但相隔火車站太遠了,最後選擇了比較近的貝殼窩青旅,環境是挺舒適的,翻開桌子上以往背包客所寫的小册子,看著看著也會會心微笑,字行之間都充滿著喜悅之情,我跟她們對於旅行都好像抱著不一樣的心情,小册子上面寫著「有目標就是旅行」,「沒有目標就是流浪」,我在想,我是在旅行?還是流浪?我的目標是建基於沒有目標之上吧?
‌      明天就要回桃園了,回到起點,卻不是我想要的方式,後天就回到香港,回到那個非常煩惱,令人窒息的家,也不知道等待何時才有機會再來環島了,也許是幾年後,不過到時也該重新考慮是徒步還是騎單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