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自己親友的遭遇時,人之常情,難免會維護「自己人」,說些順著對方心情的話,希望能讓對方高興或讓對方得到安慰。但是,這種基於「私交」的出發點,是很容易讓真相模糊,也容易讓所謂真摯的友情不再純粹。為甚麼?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貴在真誠以對。所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如果朋友有錯,妳可以選擇甘冒對方一時誤解,仍然善意的將其錯誤私下告知對方;妳也可以選擇附和,說些讓對方舒服的好聽話。然而其造成的結果也往往不同。後者往往容易造成對方一錯再錯,或等她知道錯時會反過來責怪妳,真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從另一個角度看,感情的事,往往不在其中,很難知道箇中滋味!誰對誰錯實在很難斷定,這其中還夾雜著緣分的因素。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光聽片面之詞,妳的判斷容易被「友情」帶動,難免就會有誤差。因此,在無法全盤了解的情況下,不要輕易將對錯說的那麼絕對,不如客觀的告訴朋友,感情的事,要互信互容,要尊重要傾聽,並祝福朋友能在感情的路上,走得順遂,即使有不得已的結局,也要好聚好散等等。
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事情發生了,不論是當事人或旁觀者,千萬不要在具體的誰對誰錯上下功夫,這樣很容易陷入問題的泥淖而無法自拔。不如跳開來先省思自己,看看自己有無為私護己的念頭,這樣事情往往會較單純喔!
青春語錄:看待事情,不要在具體的誰對誰錯上下功夫,這樣很容易陷入問題的泥淖而無法自拔。不如跳開來先省思自己,看看自己有無為私護己的念頭,這樣事情往往會較單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