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1972年,美國通過了「教育修正案第九條」(Education Amendment Act of Title IX),此修正案規範任何教育機構都不能因他人的性別而將其排除在聯邦資助的教育和活動計畫,更不得因此而受到歧視。在美國校園中,「反欺凌(Antibullying)」、「反騷擾(Antiharassment)」或「安全校園(Safe schools)」的標語隨處可見,相關課程也相當普及。而每年由GLSEN(Gay, Lesbian & Straight Education Network)所發起的「緘默日」,支持此行動的師生,可藉由在校園中一日內不發一語,來表達過去曾經對於LGBT族群不尊重的沉重哀悼。
2.加拿大-多元性別相關教材
於1994年,加拿大的公共衛生局即編寫了一套「加拿大性健康教育指導方針」(Canadian Guidelines for Sexual Health Education),指導所有小學及小學以上的學生,如何正確認識不同的性別認同及性傾向,並在其後定期更新並擴增原有教材。於2010年更出版了輔助教材「在學校內的性別認同問答集」(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 Questions & answers),筆者親自翻閱過這本教材,雖然篇幅不長,卻也詳盡解說了LGBT的樣貌及恐同症、異性戀霸權等相關學術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