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由這個「我」產生的,因為你自己認為有「我」、跟有我所,也是「我所有」,所以痛苦才會產生。
為什麼這個「我」會產生痛苦呢 ? 兩個很重要的道理:一個就是「喜愛」,一個就是「憎恨」。這兩個都會產生痛苦。
很簡單的跟大家講 : 你喜愛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來接近你的時候,你會產生快樂 ; 但是這個人離開你的時候,你就產生痛苦,這個「喜愛」就是痛苦的根源。
當你喜歡某樣的東西,你得到了,你就歡喜 : 你失去了就痛苦。所以一般講起來,「喜愛」就是痛苦的根源。
另外「憎恨」跟「喜愛」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沒有什麼差別呢? 因為「喜愛」的翻轉就是「憎恨」。喜愛翻過來呢,就變成了「憎恨」了。
談「憎恨」兩個字,我們都會有喜歡的人,跟不喜歡的人。這個人你很不喜歡,他老是到你面前搖來搖去,而產生一種恨,憎恨就產生出來,你就痛苦。但是這個你不喜歡的人,假如遠離了你,那時候就覺得,嘩! 終於解脫了 ! 所以這個「喜愛」跟「憎恨」,其實是相等的東西。
你想想看,喜愛的東西是你喜歡,但是他不喜歡,漸漸,漸漸………,就變成憎恨。本來是「喜愛」的,最後變成「憎恨」,你說這個世間上的事情,喜愛跟憎恨有什麼分別呢? 所以我們中國人講:「吃不到葡萄 , 你就講葡萄酸」,那個一定是不好的,其實,你是很喜歡喜愛的,但是因為沒有辦法得到,你就說那個不好,,那個是爛的,是臭的。所以,喜愛跟憎恨有什麼分別 ? 佛當初的時候跟我們講,痛苦的來源來自於這兩樣 : 一個是喜愛,一個是憎恨。一個學佛修行的人,絕對不能夠陷入其中。佛教我們學習「自然」的道理。
你可以喜歡,但不要用你自己本身的執著去喜愛,而是你要觀察因緣。緣來的時候,你可以喜歡,緣去的時候,你也不能夠留戀。要向自然學習,也就是說,當你喜歡的時候讓他來,當他走的時候你也能夠知道這是因緣,你不因此而產生痛苦。我們學習不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你一直被痛苦糾纏、綁住,你沒有辦法清涼跟清淨。
所以一句話:「緣來緣去 , 因緣來因緣去」。來了,你也不要去拒絕,故意去阻止 ; 去了,你也不要去留,也不要去痛苦,也不要去執著。這是一個真正修行人的態度。
如果你不這樣子,你永遠痛苦,還「苦苦」、「苦中加苦」,還「極苦」,「極」啊!是「非常非常 , 非常非常的苦」叫做「極苦」啊! 你「極苦」的時候一翻轉就變成「憎恨」,甚至於「我要殺了他」「I Kill You」,「我要殺你呀!」。為什麼呢 ? 因為你「極苦」翻轉就變成「憎恨」了。你懂得心理學,你要了解人的心理是這樣子的。我們今天學佛知道因緣來因緣去,所以我們很清涼很清淨。
傷痛就是痛苦啦 ! 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一句話就是「慈悲」。我們是明白人,但為什麼我們也會痛苦呢 ? 就是一直在想 : 有些人,他為什麼不能想透這些事情 ? 為什麼不能看透這些事 ? 為什麼他會在矛盾裡面,牛角尖裡面一直轉,轉不出來 ? 為什麼他看不透 ? 我說法也說了這麼多年了,這麼久了,為什麼他一點點都沒有辦法吸收 ? 這就是當師尊痛心的地方。所以講緣來緣去,你緣來了歡喜,緣去了也不痛苦。這是自然的現象,是因緣所成,你何必那麼執著呢?
但是有些人說 : 「我們不執著還算什麼愛 ?」這說的也是,他就因為執著才是愛啊 ! 不執著還算什麼愛呢 ? 但是你要看透那個是因緣哪 ! 天底下哪有說永遠不變的緣呢 ? 你應該要懂得無常的道理。
為了使你的痛苦減少,你要明白 : 「緣來緣去」,來了歡喜,去了不執著,痛苦不生你要學習這個,假如你不學習這個,你是「苦苦」跟「極苦」,然後你產生「憎恨」,糟糕 ! 產生「憎恨」,那不是凡夫了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