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別抓狂∼ 7步驟.有效解決新生兒夜啼
採訪撰文/林嬪嬙 諮詢/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鄭弋 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 陳永綺 指導醫師/財團法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陳培濤
我的寶寶怎麼老是在半夜哭?是不是那裡有毛病?哭不停會不會造成傷害?新生兒夜啼似乎是許多父母必經的夢魘,其實所有新生兒都會在半夜哭,而且絕大部分是正常的,父母隻要有耐心,面對寶寶哭鬧時做該做的檢視,並依照寶寶的特質給予適當的安撫,就能度過特別愛哭的階段。
新生兒夜啼多屬正常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鄭弋表示,夜啼的情形通常在寶寶出生後的第5週最明顯,最多可能1天至少哭上2小時,一直到滿3個月才會逐漸減少。
新生兒每天大約有16小時的睡眠時間,一直持續到6個月後減少到14小時。出生3個月前的寶寶們每次睡眠都非常短暫,每一次睡眠由2∼3次的睡眠週期(新生兒每次睡眠週期約為60分鐘,成年人約為90分鐘)組成,大約為3∼4小時,所以寶寶們看似都是睡睡醒醒,中間醒著時大部分為哭,加上新生兒胃排空很快,所以半夜吵著要喝奶的機會很多,即使到滿3個月,還是有二∼三成的寶寶會在半夜哭著要喝奶,有七∼八成寶寶到了這個階段才會一覺到天亮。
哭,寶寶的溝通方式 幾乎所有新生兒都有在半夜哭鬧的經驗,而其中絕大部分是沒有原因的。對嬰兒而言,他(她)們還未學習如何冷靜,也不會表達,「哭」是唯一的一種溝通與訊息傳達的方式,所以面對寶寶半夜哭,父母不需過度緊張,有時是因為肚子餓,寶寶等得不耐煩才會哭;有時是寶寶睡眠受到幹擾如週遭環境太吵、太熱或燈光太亮而引起,所以父母不要認為自己的小孩比別人愛哭,在寶寶一哭鬧時,隻要確定不是因疾病而造成,不需感到焦慮不安。
7步驟.有效解決寶寶夜啼 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寶寶半夜哭個不停,常常讓許多爸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醫師建議可以依照以下7個簡單步驟來判斷寶寶哭泣的原因,並給予適時地安撫與處理,讓寶寶可以安穩地入睡。 1. 寶寶的哭聲是否異於平常白天時的哭聲。 2. 看看寶寶是否餓了,通常餵飽後自然會安靜下來。 3. 檢查尿布是否濕了,若有,應更換新的尿布。 4. 觀察寶寶的表情、肢體動作以及體溫。 5. 檢查是否有尿布疹、蚊子咬或皮膚起疹子等問題。 6. 營造安靜及舒適的環境,燈光柔和,或哼歌給他聽,放點音樂讓他有安全感。 7. 拍拍他,讓寶寶靜下來,如超過15∼20分鐘仍安撫不下來,寶寶極有可能是 因為身體不適所以哭泣,這時就有送醫的需要。
安撫後仍未改善,需送醫 如果已完成所有該檢查的項目,寶寶還是哭不停,就要懷疑是否生病,爸媽可以觀察寶寶的作息是否和平時差很多,包括:喝奶、睡眠等,並檢查是否有發燒、食慾不振、嘔吐、便秘、抽筋等情形。
新生兒夜啼的情形很常見,安撫的方式也不同,有些寶寶愛哭純粹是個人的特質;有些要人抱、要人陪;甚至也有寶寶隻要父母帶出去散散步,或開車外出兜一圈就不哭;或是睡覺時要握住熟悉的物品(如:熟悉的毛巾、小被子或玩偶等);或怕黑,需要有些燈光才能入睡。由於每個寶寶的特質與個性不同,所以爸媽需要多花點時間與耐心去慢慢摸索與了解自己的寶寶,久了,妳將會用最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來改善夜啼的狀況。
爸媽應該學習「做記錄」 既然每個新生兒都會半夜哭,那麼,家長要應付夜啼的寶寶,最重要的課題是學習如何與寶寶互動,並學習如何安撫他,鄭弋醫師特別提供爸媽一個好方法「做記錄」,將寶寶每天什麼時候睡覺、喝奶、哭,做完整的記錄,一段時間後,可正確掌握寶寶生活的規律,抓住孩子的調,例如:在寶寶還沒哭之前,媽咪就可以先餵奶。
作息應規律 爸媽也可以在固定的時間讓寶寶知道要做什麼,讓他習慣規律的生活,例如晚上關了燈,拍拍他的時候就表示該睡覺了;或是每次哄寶寶睡覺時就將他包起來,讓他知道這是要睡覺的訊號。要特別提醒爸媽注意的是安撫寶寶時,千萬不要抱到寶寶入睡後再放到嬰兒床,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哄到靜下來就放到床上,讓他練習如何安撫自己。
父母情緒應穩定 陳永綺醫師也特別強調,寶寶可以感受到父母的情緒,所以家長在照顧時要注意控制自己,不要動不動就表現出厭煩或急燥,這樣隻會惡性循環,讓寶寶更不安,如果照顧得很疲累,最好換人照顧,或許情況就會獲得舒緩。
Crying At Night!終結小兒夜啼!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 羅國正 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陳怡伶
小寶寶晚上哭哭鬧鬧、不睡覺,常使得家長倍感擔心及疲累。小兒夜啼的成因可能為父母照顧方式不當或疾病引起,在寶寶無法清楚表達以前,隻得仰賴家長細心觀察。本篇特別集結中西醫探討小兒夜啼之成因、處理方式等,希望能幫助家長順利終結小兒夜啼的煩惱!
小兒夜啼,爸媽心慌慌∼ 小兒夜啼顧名思義,即孩子於夜間啼哭不止、難以安撫等。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因小兒夜啼來求診者,發生對象年齡多為6個月內,這可能和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關。1歲以上的孩子已具一定表達能力,家長也比較容易辨別孩子是否作惡夢,或根據某些線索回溯小朋友可能發生的問題,處理起來自然容易許多。反倒是孩子越小,影響因素更多,家長如又缺乏照顧經驗,可能就會手忙腳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羅國正表示,由於小寶寶感覺不適時無法訴之言語,僅能用哭鬧喚起大家的注意,因此小兒夜啼的背後,往往蘊含許多值得關心的訊息。通常待孩子會坐時,可能感覺不舒服時即直接坐起或翻來覆去,再大一點時,還可以透過口語表達,在這之前,還請家長謹慎以對。
寶貝健康放大鏡∼內外原因大調查!! 造成小兒夜啼的原因很多,大緻上可歸納為生理性、病理性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孩子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或父母照顧方式不當,後者則和疾病相關。考量到孩子的表達力,當孩子發生夜間哭鬧的情形,家長首要任務便是找出原因。原則上,建議家長先從生理性因素觀察,加以排除之後,再加強留意病理性因素的可能。
居家保健TIPS × 4寶寶一覺到天亮! 如果確定小兒夜啼為疾病所引起,應確實配合醫師治療,而腹絞痛個案則可搭配腹部按摩。反之,隻要將重點放在調整寶寶生活照顧方式即可。家長不妨試試下列方法: ★Music輕柔音樂可助眠 快到寶寶睡眠時間時,家長可以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藉以緩解寶寶的情緒,及平撫白天接受過多的刺激,不過若寶寶反應不如預期,也不要勉強他。 ★Massege穴道按摩效果佳 無論是傳統之穴道按摩或一般嬰幼兒按摩,均有助於寶寶放鬆,腹部按摩還可改善脹氣,減緩不適,爸爸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睡前5∼10分鐘進行。以下為簡單易學的按摩示例: 1.「華陀捏背法」:用大拇指沿著寶寶脊椎兩邊肌肉來回按摩,保證讓寶寶舒服極了。時間約持續5∼10分鐘即可。 2.「印堂按摩」:一樣用大拇指在寶寶印堂處輕輕地來回按摩或繞圈圈按摩,亦可幫助寶寶輕鬆入眠。 3.手腳按摩:輕輕搓揉推按寶寶的四肢。 4.腹部按摩:用手掌根部沿著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鐘方向按摩;但用餐後兩小時內不宜進行。 (小叮嚀):家長如果想要使用精油搭配按摩,最好事先諮詢過專家的意見,畢竟寶寶對於某些香味可能比較敏感,肌膚也比成人脆弱許多。按摩本身對孩子就有許多益處,即使沒有添加精油也不會妨害效果。 ★Food日常飲食需謹慎 孩子脾胃比較虛弱,生冷食物如西瓜、香瓜、苦瓜等,及油炸、辛辣物應盡量避免,而餵母乳的媽咪同樣要留意自己的飲食。 ★Sleep睡眠空間重安寧 父母為就近照顧小嬰兒,常將嬰兒床放在臥室裡,但有時孩子已經睡了,爸爸媽媽卻還在看電視,這便可能幹擾到寶寶的睡眠。陳怡伶表示,有些孩子天生比較敏感,連白天睡眠都很容易受到幹擾,家長應格外留意。小朋友對於外在刺激,差不多至3、4個月大時都會慢慢作些自我調整,到時便不易因小小的刺激而哭鬧。但之前若已排除生理性、病理性因素,孩子個性又比較敏感的話,大人可能就要多些耐心。
參考資料
http://www.baby-life.com.tw/baby-mother.com.tw/baby-life/2008/03/link-1.htm
http://www.baby-life.com.tw/mamibaby.com.tw/2008/10/link-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