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觀念
karl
愛國觀念是什麼?學術定義不知道,但是對一般人來說,就是對國家的認同,對國人生活的關心,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希望自己的國人富足。愛國觀念,對香港人來說,可能會較淡薄,尤其是感受過香港黃金時期的中生代和沒怎樣接觸祖國的新生代。很多香港人都覺得自己有異於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內地人,覺得自己較有優越感。這個優越感可能來自於經濟較為富裕,也可能來自於自覺較新潮,看不起內地人的老土,或甚至覺得內地人是沒有學識的等等林林種種的其他原因。
既然是看不起,自然也就不屑把自己和內地人等同了。加上有部份香港人是入了英藉的,所以有人會覺得自己是英國人,而不是中國人了。當然,國籍上的分野,並不能代表什麼,還是有很多在國外持外國護照的華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這種心底的歸屬感,並不是國籍可以左右的。同一道理,心底裡認同自己是英國人的人,也並不會因為回歸,轉而認同中國。雖然沒有權利在英國定居,還是不願意做中國人的人,還是大有人在的。所以,有香港人宣聲自己的國籍是香港,不知是無知,還是無奈?
有的朋友,以不懂中文以榮,以不懂英文為恥,好像說一句,我不是很懂中文,身份自會升高一等。如果這些朋友是洋人的話,也就算了,但偏偏很多卻是貨真價實的香港人。連自己的語言都不能好好掌握,還能覺得是榮耀呢?你說奇怪不奇怪?最要命的是,這些人當中,英文並不是特別好,但最喜歡在同胞面前講英語。一旦遇到問路的外國遊客,則支支吾吾,不知所措。這就是所謂的「見到唐人講番話,見到鬼佬口啞啞」!當然,有的香港人喜歡在談話中,混入英語,當作訓練自己的英語,則又另當別論了!
不過,歸屬感這種東西,不是說有就會有的,也不是說沒有就會沒有的。這是屬於情感範疇的,並不是認知方面可以影響的。所以,教育在短期之內並不能對歸屬感產生什麼影響,因為歸屬感是潛移默化的,需要長時間的情感的沈澱。有了歸屬感,才會有認同感,有了認同感,才會有愛國的情懷。
愛國觀念並不能在一夜間加強,要加強愛國觀念,要先從價值觀著手。因為價值觀影響信念,信念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為。但是,價值觀並不是在一朝一夕建立的,個人的內在知覺和外在的環境,對建立價值觀的影響很大。我們怎樣看待祖國,視乎祖國怎樣對待我們,也視乎祖國怎樣顯示自己的形像。所以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要實實在在地把祖國的正面形像做出來;在實實在在的做出來後,也要有技巧的說出來。
怎樣才叫做有技巧?這就要看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的智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