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の歌~ - QOOZA BLOG 網上日誌
~隨意の歌~
-Sing According To Your Will-
phsei
暱稱: SEI
性別: 男
國家: 香港
最新文章
遞站公告
善意第三人
RE: I AM
亂。
金盞花 revoir
文章分類
全部 (18)
雜事 (17)
未分類 (1)
訪客留言
最近三個月尚無任何留言
« July 2025 »
SMTWTFS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2012 年 6 月 23 日  星期六   時晴時雨


隨筆 23/6/2012 分類: 雜事

期末的考試終於在昨天正式完結了

雖然說昨天要考的不過是ENG LIST和那個只計總成績2分的post test

但在之前總是有點不能放鬆的感覺

直至昨晚才真正有覺好睡的

久違了的自然醒 TvT

那麼, 還是入正題吧

我今天上來, 是想說說與認知和實際有關的主題

老實說, 我是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偶然碰到邊罷

但愈想就愈覺得挺有意思的說

所以打上來和大家討論一下

如果可以的話請發表一下看法吧

那麼正式開始了

我想, 自從我們有性以來

就對事物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

只要稍為接觸過後, 便會留下一定的印象

這對年紀較小的人而然更甚

也就是說, 人家提起甚麼, 就大概地知道了該物件的特徵了

比方說鉛筆

就是硬硬的一件幼長條形的東西, 前端能塗出灰黑色

又比如是文字, 只要符合筆順形體, 那就自自然然就是該字元了

那麼, 很自然地, 我們就會認為, 自己眼中所見到的, 就是別人們眼中所見的

因為這些都是所謂的客觀事物, 不付任何個人情感

因此,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 你和別人眼中所認識的其實有所不同

我想, 雙方也會隨即崩潰吧

因為跟本不知誰是對誰是錯

而我則在想, 所謂的客觀其實是否受主觀的影響?

也就是說, 其實每個人眼中的物件

也會以稍為不同的認知所展現

或許, 眼前的景物, 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希望/以為它們是如是

所以才以這種形式展現的吧

不久前我讀過了一本哲學書

其中講述一名著名研究"自由"的哲學家沙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

他在探究自由的本義期間得出了一項理論:

"此刻活在這裡的自己才是決定世界存在狀態的主體。"

意思是說, 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自由而做出的行為, 對別人而言, 未必是自由的表現

自己的自由有機會奪取了別人自由的權利

也就是說, 在不理會別人的情況下

社會的自由是沒可能實現的

換句話說, 為他人著想, 反倒成為實現自由的前題條件

因為每個人對自由的取向也不同

一但沒有交流和互諒, 根本不可能達至互惠(自由)

雖然這與我說的主題不盡相同

但至少能證明, 大家眼中相異的可能性

自由涉及利益, 若其中一群受到剝削

自然會產生問題

但對事物的認知並不涉及利益

交流和互諒壓根兒沒必要

眼中的相異也就更有可能被忽略

另一方面, 即使大家眼中的認知是一樣的

但那是不是該物件的真實形態?

感覺就像是物件透過某東西反映在我們的腦袋裡

但那究竟是甚麼, 我們並不能確切地體會

以音樂/唱片作個比喻

個人認為要做到完全的無音染沒可能的

因為在錄製的過程中多少也會產生變化

即使是在現場聽樂器的聲音

嚴格來說我們並不是直接在"聽"吧

因為那不過是大腦給我們轉化的signal

究竟原始的音樂是如何我們根本無從得知

以此推至眼前景物, 眼前的是否真實的存在

抑或是真實背後的影子

我想, 我們也沒辦法作明確結論吧

但我認為

我們至少要為"客觀"二字作出某程度上的保留

至少要自己接受得了的

才能讓我們繼續活下去吧

Sei 23/6/2012



站內搜尋
好友名單
最近訪客
最近沒有訪客
日誌統計
文章總數: 18
留言總數: 51
今日人氣: 3
累積人氣: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