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友社一個月相親15次
當下對大齡單身男女青年各有一個稱呼——剩男、剩女。過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年齡,原本的個人婚嫁問題就得升格為人人想管的社會問題,這些“剩鬥士”們的心理壓力也可想而知。
“這一年多來,婚介所、朋友、家人就一直在安排我相親,我看上的媽媽看不上,我看不上的媽媽硬要我交往,好幾次我都想大聲說我不想去相親了,可是想想一家人著急的眼神就一直沒能說出口了,我快崩潰了。”瑤瑤說。
碩士:踏上漫漫相親路
今年29歲的瑤瑤,是省內名牌大學研究生畢業,現供職于合肥某大型企業,雖沒有傾國傾城之貌,可看上去也十分清秀,但至今仍是“剩”字當頭。“上大學的時候,我沒想到現在會成為相親專業戶,越想越想不通。”瑤瑤說,她的大學同學大部分都已結婚,剩下的至少都有固定的男友,可是每每參加同學的婚禮也是她最難過的時候。“其實最難過的就是別人開玩笑地問你,為什麼一直不交男朋友,覺得我生理上很不正常。”
瑤瑤在家裡是長女,自然成了家裡人的首選目標,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瑤瑤自己也不由地急了起來。於是,去年年初,她主動去了一家婚介所進行登記。“我是家裡年紀最大的孩子,也是唯一目前還單身的,媽媽整天在家嘮叨,電話嘮叨,吃飯嘮叨,總之見到我,好像只有嫁人的事情。”
相親:一種說不出的痛
“哪個女人不想結婚。面對家人,有時我只能一個人在衛生間偷偷哭泣,只要當晚一去相親,給我帶來的就是整夜整夜的失眠,我真不想相親,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快崩潰了。”瑤瑤說。
瑤瑤說,在婚友社、朋友、家人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她每三五天肯定要去相親一次。“一個禮拜相親一次是最少的,就在國慶日那個月,相親了十四五次,有時候是一晚上趕兩三個相親場子。”可在這漫漫的相親歲月裡,瑤瑤的婚姻大事卻依然沒有任何著落。
在一年多的相親路上,瑤瑤也遭遇了不少雷人囧事。“有的年齡四五十歲;有的男人相親還帶著媽媽陪著,自己在旁一言不發;更有甚者,直接是媽媽來了。”瑤瑤說,其實也曾遇到過幾位能“對上眼”的男士,可多半都是見面之後就沒了下文。“一遇到這樣的情況,我總有一種自卑感,總覺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建議:自我調節,增強自信
安徽中醫學院心理學專家王訓介紹,交友、戀愛、結婚是人類生物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必然產物,成年人需要與異性進行情感交流,否則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從而產生焦慮。“這時候特別需要家人、朋友的支援,最重要還是需要自我調節,要增強自信。”
王訓說,近幾年“剩男剩女”的心理問題,表現得越來越突出。他建議:大齡未婚青年應變自責為接納,充分接納自己,只有承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承認;其次,變被動為主動,遇到自己喜歡的人,主動、勇敢地去追,要打破世俗觀念;最後是變思慮為行動,與其整天想著自己快要“嫁不出去”或“娶不上媳婦”了,還不如快快行動,也許緣分就在下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