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社
和友人談起,說到補習社的厲害。基本上在這個年代,補習算得上是一種很共通的活動。由於正常人都能夠讀到中五,友人的說法是,除了真的差到非常不行的人,一般多少都會有點補習活動。又的確不用刻意論證,身邊的人都有過去補習的經驗,或多或少。
觸發話題的是這個年代的補習社,在商品化的期望下,這項商業活動也被重新包裝。以往單純的『tip題準』,現在則加上以專業型象示人、以美女型男作宣傳等。如果有人敢說這是單純的教育活動,我想大概是暴露了本身的無知。卻又無可厚非的,當某些直資或私校也漸漸走向同樣模式,這標示著現代教育的方式正在不斷改變。以往隱含著由工業管理模式直接轉化而來的分工倒模,在香港發展成商業社會的同時,教育也加入了把成品推銷出去的過程,並親自示範。 如果想要例子,到上水商場,看看幼稚園的收生櫃位,就能理解香港的一站式服務。
我想補習社並不是如部份人所說『帶壞個頭』或作為壞榜樣。如同市場一樣,教育也會自行調整,其他教育機構團體也會按其理念和情況也選擇他們的方向。如果最後市場傾向教育應該商品化,這就是市場的選擇。我會說補習社是教育的先頭部隊,由於受規則和潛規則制限較少,因此最貼近市場也最能反應實況,這一點並沒有需要進行道德判斷的理由。
嗯,有空真的要惡補一下經濟理論。也許比起形而上,我更需要認識一套比較貼近現實的理論吧
分類: 未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