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法家
法家思想我覺得是一個最唔想見到的思想,
因為法家是由一群政治改革家發起的
他們主張變法圖強,去幫助一些諸侯和霸主建立權威
中心思想是法,術,勢一齊的
去建立國王的絕對權威
這樣的統治,根本就是強治
一.起源
1.「法家者流,蓋出於理官,信賞必罰,必輔禮制。易曰:先王以明罰飭法,此其所長也。」
2.法家的起源,不是單元的,出於齊、秦、三晉等地的學政習法和典者,這些都是一種職業,專從君王或國家之觀點論政治者,稱為法術之士。
3.春秋末年,封建制度破壞,諸國兼併篡弒日益激烈,貴族統治崩潰,代之而起是君主集權。由於政治、社會及經濟的轉變,一向用來維持國家秩序的禮,已行不通,給機會法家思想萌芽。
二.法家思想獨盛於齊、秦和三晉的原因
1.地理環境及經濟之因素
a)六國位於今山東河北一帶,有魚鹽之利,因此其思想重心即在經濟方面,注重如何使國家人民致富。
b)三晉的國土均無險可守,四面受敵,故不強大便會被鄰國所滅,而其亦有一定之經濟條件,故法家的主張正切合三晉富國強兵的要求。
c)秦與戎狄為鄰,常受西戎侵擾,加上佔有渭水流域一帶,宜於農耕,其地理環境及經濟因素,皆容易激起它改革圖強,以求生存之道。
2.人才因素:三地均人才輩出,例如:
a)齊之齊桓公為一代之霸主,管仲為法家之先鋒。
b)魏在戰國初期,國力最強,人才最盛,如李悝製定法律,調整賦稅。
c)韓之申不害是法家重術派的代表。
d)趙之慎到則為法家重勢派的代表。
e)秦國雖沒人才,卻能吸收六國人才入秦服務,如孝公時用商鞅變法。
3.內政因素
a)齊國大夫田氏以不正統手段篡奪政權,成為齊國新君主,因此必須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便勤於加強中央及君主的權力。
b)韓趙魏瓜分三國,手段亦不合於正義,為了鞏固其政權,亦須著眼於如何執法立佔,加強政府及君主的權威,及擴展軍事勢力以固君位。
c)秦乃戰國時新興的軍國主義國家,有向外擴張的野心,且秦國歷代君主如孝公、昭公、秦王政政等均以致力於統一中原為目標,故法家主張正符合秦國的要求。
4.文化因素
a)齊、魏等國,居中原,經濟富庶,教育發達,如齊威王會集學者於稷下,致力於學術上之研究。
b)秦、三晉、齊等因開拓疆土,兼併異族,諸夏文化範圍乃隨之擴大,並吸收相當成份的外族文化,因而容易接受新思想。
c)秦是一新興之國,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受周代文化薰陶甚少,故此不受周禮道德文化之規限,也比較容易接受外來學術文化。
可參考資料: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2201211
分類: 未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