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anku : 個人主頁 - 相簿 - 訂閱  [ QOOZA - 論壇 - 登入 ]
 
。kwAn君”特區︽Blog〞
。kwAn君”特區︽Blog〞
為左IH科喱個功課.. 我起qooza申請另一個blog..
如果想去我平時個日記.. 睇我日常生活o既野..
請到: http://diary.aodflash.net/diary.php?id=jojo
我 的 資 料

暱稱: kwAn君
性別: 女
國家: 香港
MORE...
« September 2020 »
SMTWTFS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最 新 日 誌
IH - 綏靖政策
IH - 第一次世界大戰
IH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IH - 現代化的定義
IH - 啟蒙運動
日 誌 分 類
全部 (13)
訪 客 留 言
最近三個月尚無任何留言
最 近 訪 客
最近沒有訪客
每 月 文 章
日 誌 訂 閱
尚未訂閱任何日誌
我 的 好 友
我 的 連 結
〝kwan__君〞Diary。”...
日 誌 統 計
文章總數: 13
留言總數: 0
今日人氣: 1
累積人氣: 1108
RSS Feed
2007 年 2 月 23 日  星期五   晴天
IH -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驚訝

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中國曾經有過喱一位領袖,真係好!!!

可以去喱個網度睇一睇孫中山先生o既生平事蹟同埋關於佢o既革命!!!

this line -->   http://www.chiculture.net/php/frame.php?id=/cnsweb/html/0122

 

 

~簡介孫中山的名字

  孫中山幼名帝象,稍長取名文,字德明,號日新。1886年改號逸仙(即「日新」的粵語諧音),以後在廣州、香港、澳門學醫、行醫及遊歷歐美各國時,都常用此名。1897年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曾經化名中山樵,孫中山的名字由此得來。辛亥革命以後,人們都習慣稱呼他為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革命運動

1892年秋,孫中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香港的
西醫書院,獲得康德黎(James Cantlie)
教務長頒發醫學士證書。
他先後在澳門和廣州等地行醫,
醫德醫術受到人們稱讚,但他更為熱衷於政治。他認為中國的弊病「皆不良之政治為主。
若欲救國救人,非鋤去惡劣政府不可」。
早在1890年前後,他就曾寫信給出使過歐美的同邑退休官員鄭藻如
 
提出倡導農桑、禁絕鴉片和振興教育的主張。
同時,他積極展開實際活動:團聚志士,
結納會黨,聯絡防營,準備組建團體。

~創立興中會

北上投書失敗,激發了孫中山醞釀
已久的革命熱情。嚴酷的現實使他
認識到「和平手段」無濟於事,
「不得不稍易以強迫」。
北上投書後,孫中山沒有重返廣州,
而是經由上海逕赴檀香山
(今夏威夷)。
為了建立革命團體,他在那裡進行了
積極的宣傳。1894年11月24日,
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
興中會──在檀香山成立。
在孫中山起草的「章程」中,
指斥了清政府的「因循苟且」、
「粉飾虛張」、「蒙昧無知」和
「辱國喪師」,闡明了民族危機
深重,面臨著「蠶食鯨吞」、
「瓜分豆剖」的危運。
呼籲人們奮起戰鬥,振興中華。
「會員誓詞」則把目標概括為
「驅除韃虜,恢復中國,
創立合眾政府」。當首批會員
宣誓時,一個劃時代的革命政綱
問世。近代中國革命之路從此正式
展開,革命派開始形成。
誓詞中的民族主義、民權主義
雖然還只是雛形,
但卻不愧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包括
共和制度要求的政綱。

~廣州起義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決定先在廣州舉義,
然後把革命輻射到各地。他與鄭士良
 
陸皓東等在廣州建立了興中會分會,
設置機關據點數十處,廣泛聯絡防營、水師、會黨、綠林、游勇,
以農學會作為公開活動的旗號。
楊衢雲等則承擔後勤任務,負責籌款和購運械彈。
1895年秋天,起義工作大體準備就緒,
制定了攻取方略、安民告示和對外宣言,
決定在重陽節發難。原本計畫分路進擊,
策動清軍內應。可是由於事泄和運作失誤,
起義流產。陸皓東等被捕犧牲,
而陸被孫中山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
革命而犧牲之第一人」。孫中山乘小輪逃到澳門,
並在葡籍摯友飛南第的幫助下轉赴香港,
因為香港政府已下了驅逐令,旋即轉抵日本。
他甫達日本神戶,當地報紙就披露了
「支那革命黨孫文抵日」的消息。
孫中山十分讚賞採用「革命」這兩個字,
向同行的陳少白和鄭士良指出這個詞出於《易經》:
「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並提出今後「但言革命,勿言造反」。

~革命行動

在19世紀與20世紀交會的時刻,孫中山為掙脫殖民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枷鎖,建立民主共和國,為使國家繁榮富強而奮鬥不已。興中會的活動只是開端,新的形勢要求革命運動深化和拓展。孫中山深知必須加強組織工作,建立革命的、全國性的政黨,以之作為「革命中樞」,領導日益洶湧高漲的革命運動;還進行廣泛的宣傳,促使民眾覺醒,推動知識分子參與革命,為大變革準備思想、政治條件。武裝起義被視為極重要的手段。得到西方列強支持的清政府是難以實行真正改革的,因為改革將會損害他們的既得利益。孫中山和他的戰友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終於迎來了革命運動的高潮。

~武昌起義

  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把革命活動的重心轉移至長江流域;四川保路運動高漲,迫使大部駐紮於武漢的新軍被調入四川。湖北革命團體文學社、共進會在同盟會中部總會的號召下,伺機發動起義。在1911年10月10日,終於成功發動了武昌起義,成立湖北軍政府,清軍協統黎元洪被擁立為都督,並發表宣言,號召各省響應。至11月下旬,全國已有14省先後響應,宣布獨立,形成了全國性的辛亥革命。

~共和國

1911年底,局勢已經分明,清朝的崩潰指日可待,然而新的問題也在暗中醞釀。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可是共和國並沒有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西方列強同國內的舊勢力一致支持集官僚、政客和軍閥於一身的袁世凱,企圖借助這個「強有力的人」終止革命,恢復舊有秩序。另一方面,革命黨人在這重要時刻不但未能加強領導,反而渙散分化;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削弱了原有的革命精神。因此,臨時政府在處理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極為困難。
    在這種情勢下,孫中山在清帝退位的同時宣布「薦袁以自代」,決定讓位給袁世凱。孫中山的辭職,意味著辛亥革命走向低潮,而反袁的二次革命只是強弩之末。孫中山再次流亡日本,與戰友重新策劃革命。嚴峻的史實表明共和之路是十分曲折的。

 

*我的回應:

~孫中山先生受國民的歡迎和愛戴,人民更十分尊崇他呢。所以他便成為我國的國父。但我看過他的歷史背景後,知道了清政府是與他對抗,那是當然,因為當時的孫中山只是一個革命份子,政府當然不會接納他。這所以說,清政府腐敗也都是因為不聽民言而已,根本就得不到人民的信服及支持,這很難會作出什麼成就,不要說成就,就連管理妥善自己的國家也不能,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知識份子起義,來反對這滿清政府吧!這點使我覺得中國的政府真的很糟糕!其實不是人民的不合作是禍,而是政府的權力壓迫人民才是致命的禍,加上政府官員的貪污,真是民不聊生!!!

 

~孫中山發動過多次起義,但是也不成功,看出他以前革命是很容易,但其實還有許多因素引至失敗,例如起義份子的武力不足,根本抵抗不到清政府。最後有很多莊士犧牲,被清政府捉捕殺害,這是多麼的可惜。身在亂世當局,有犧牲者是必然的,最後孫中山的革命,成功與否要靠他的毅力了!!!



 

 

 


分類: 未分類
 [ 訪客留言(0) ] [ 編輯日誌 ] [ 分享至FACEBOOK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