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瓢兒,我有一種情結,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感。每當我在外面瘋跑瘋玩,覺得口乾舌燥時,便跑到家裡,從水缸裡舀起半瓢兒清水,送進乾渴的喉嚨,那種甜甜、爽爽的感覺,就像夏日里喝上一杯冰鎮啤酒似的。只是有一次,把滑溜溜的瓢兒掉在地上,摔的漏了水。我一邊端起瓢兒跟著漏的地方轉圈,還一邊淘氣地喊:“瓢尿尿了”。母親倒是沒發火訓人,把瓢兒放在太陽底下曬了好幾天,又用納鞋底的麻線縫合上。但這受了“重傷”的瓢兒,沒用多長時間,還是“殘疾退休”了。要說瓢兒滋潤了我天真無邪的童年心靈,記錄下我生命成長的軌跡。那麼,母親則天天用手中的瓢兒,從水缸、面缸裡舀來舀去,使一家人每天的生活,都湧動成溫暖的日子。這瓢兒裡盛滿了她的艱辛操勞,凝聚著她的溫情愛心。
瓢兒,綠色也很環保,只是泥土氣息太濃了些,與時尚現代的都市已不合拍。漸漸地,它從城市裡悄然退出,沉澱在了人們的記憶之中。
瓢兒並沒有離我們而遠去,在農家小院的棚架上,葫蘆依舊是沿藤而生,慢慢變老,直到變成了瓢兒。瓢兒依舊是從水缸、面缸裡舀來舀去,滋潤著小院天長日久的小日子.......
|